简繁互换
设为首页
设为收藏
手机版
东南网 / 新闻频道 / 天下 / 社会(即时新闻) / 正文

财经聚焦|节后“降息” 金融发力稳开局

2024-02-21 09:07 作者:吴雨 新华网 责任编辑:陈玮
摘要:春节后迎来“降息”,有助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,激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,释放出金融发力稳开局的积极信号。专家认为,5年期以上LPR首次降至4%以下,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。

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:节后“降息” 金融发力稳开局

新华社记者吴雨、张千千

时隔6个月,20日出炉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再次迎来调整,5年期以上LPR下降25个基点至3.95%。春节后迎来“降息”,有助于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行,激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,释放出金融发力稳开局的积极信号。

降幅较大,释放稳增长积极信号

20日,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,1年期LPR为3.45%,5年期以上LPR为3.95%。

此次不同期限LPR出现非对称调整,1年期LPR“按兵不动”,5年期以上LPR则较上一期下降25个基点。

作为LPR报价的重要参考,本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(MLF)操作,中标利率为2.5%,与前次持平。

“1年期LPR持平不变,与本月MLF利率未调整是相匹配的。”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,5年期以上LPR降至3.95%,降幅明显超出市场预期,有助于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提升。

在专家看来,5年期以上LPR降幅较大,与前期政策效果显现有关。

2023年以来,各主要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,部分中小银行也跟进调整,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有所下降。2024年1月25日,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下调0.25个百分点,2月5日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,均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。这都增加了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。

董希淼认为,春节后LPR大幅下降传递出货币政策稳增长、促发展的明确信号,将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,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,助力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持续回升。

支持实体,助力稳投资和促消费

5年期以上LPR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基准,直接关系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、财务支出。专家认为,5年期以上LPR降幅超预期,将有力发挥稳投资、促消费作用。

从去年的情况来看,2023年我国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0.2个和0.1个百分点,引导当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.88%,同比下降0.29个百分点,为历史最低水平。

“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,在价格方面释放了稳增长、稳楼市政策加力的明确信号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,5年期以上LPR下降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,激发企业有效需求,进一步扩大投资。

专家认为,5年期以上LPR首次降至4%以下,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费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。

去年,我国实施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、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、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等工具。今年初,又推出了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金融举措、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、出台经营性物业贷款新规等。

董希淼表示,5年期以上LPR下调25个基点后,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将跟随LPR调整至3.75%,新发放房贷利率将有所下降,存量房贷利率也将在重定价日进行调整,降低居民房贷利息支出,促进投资和消费。同时,更好地配合近期各项稳地产政策,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。

靠前发力,金融稳开局力度持续增强
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、适当加力,尽早体现政策成效。

“当前经济内需恢复仍有空间,此次LPR下行有助于充分挖掘内需潜力,扩大有效需求。”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,关键时点“降息”,体现金融部门靠前发力,加大力度支持扩内需。

开年以来,多地吹响开工号角,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,文娱、旅游、餐饮等消费市场持续火热……金融部门也加大支持力度,为开年经济起好步加油助力。

金融对经济复苏的支撑直接反映在金融数据上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.92万亿元,同比多增162亿元。其中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3.86万亿元。

专家认为,我国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靠前发力,宏观调控政策将进一步显效,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。

关键词:LPR,发力,开局,金融支持,金融部门



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。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,请点击投诉按钮,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。
投诉
新闻中心
  • 快讯
  • 国内
  • 国际
  • 娱乐
  • 体育
点击加载更多>>>
点击加载更多>>>
点击加载更多>>>
点击加载更多>>>
点击加载更多>>>

关注东南网微信

扫码关注,了解福建

排行榜
  • 日排行
  • 周排行
  • 月排行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公告
国新办发函[2001]232号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05022042号)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〔2019〕3630-217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151 举报邮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:010-88650507(白)010-68022771(夜)